冬天到了,很多餐廳都打出「藥膳養生」、「冬令進補」的招牌,好像大家都「欠補」似的。


其實現代人,飲食問題不是出在太少那一邊,而是出在太多。——營養過剩,運動過少,所產生的文明病,才需要解決。最佳補品應該是每天行萬步!不必要依賴黃耆人參,那是古人的需求。


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


民國七十六年,常師父在台北華藏講堂,我們六個男眾居士共住。清晨四點起來,一人輪做早餐,其他人早課共修,五點半念佛進齋堂吃飯。


其中有一位郭居士,懂一點中醫,常常覺得我們吃得不夠營養,所以輪到他煮飯時,都會「加菜」。


原來,常師父告誡我們,不要花太多力氣在飲食上。而寺院中共住,最大的爭端,就是有人愛鹹有人愛淡,計較東計較西,變成煩惱根源,有時桌上滿滿的菜,還是要引起不悅。——所以,常師父走到哪裡,他的作風都是一樣,吃「大鍋菜」,傳統佛教叫「羅漢齋」,就是把菜通通煮成一鍋,不必計較美味,只要健康就好。吃飯時,每人桌前,就是這樣:一飯一菜一雙筷,簡簡單單。


菜雖簡單,心卻難簡單,因為三百六十五天都是這樣吃,腦子裡面就會浮現煎煮炒炸種種美麗幻想。所以有時後,輪到郭居士,他就常常好心「偷渡」,在大鍋飯菜之外,加一碟炒花生或小菜在中間,雖是踰矩卻還不至於離譜,後來輪到別人做菜時,也跟著如此模仿。


冬天倒了,有一天,天氣變冷,他特別加了好大一鍋補湯加素料在中間(我們是坐圓桌)。


見到好料當前,我們大家坐在桌前念佛供養的心都飛掉了,很想趕快開動,把碗中的菜吃完,舀一舀桌上好料來進補一番,畢竟味道太誘人了!


我們吃飯是不能講話的,牆上還掛著警語説:「食存五觀,千金易化;散心雜話,信施難消。」吃了信眾的血汗錢,當然要以修行動機來吃。


每天吃完早齋,未下桌前,常師父會跟我們隨機聊聊修行,提醒我們人生可貴,珍惜今天可以用功的機會,打起精神來努力。


結果,這一早,餐後講話時,常師父卻說:「以後不要再這樣補東補西的吃法。心裡面月想著自己不健康,腸胃消化能力就越差,經常自我暗示『不行,不營養』的結果,就真的營養不良了。」接著,他講了一些古代修行人如何以禪修做他們精神食糧的故事。


聽了這番話,大家都對剛剛飯前供養時的那種「餓鬼」心態,覺得慚愧。——唯獨煮飯的郭居士,臉上有著一些不悅之色。


第二天早上,我們照常念佛進齋堂,坐下來一看,每一個人只有一碗稀飯,而大家中間則擺了一碟醬瓜。


坐下來,還沒供養前,常師父開口了:


「菜是誰做的?怎麼這樣?」


 「師父,你不是說要簡單嗎?」郭居士冷冷的說。


此時,全場氣氛頓時僵住了,他昨天的羞,變成今天的怒,如今以這餐飯來反擊。


常師父沒答腔,平靜的帶大家念佛,然後一如往常供養、吃飯、提示,彷彿他的挑戰事件不存在似的。——而我們都吃了一頓白稀飯配醬瓜。


那餐飯的隔天,郭居士自己離開了道場,而常師父從那頓早餐開始,一直到他走,沒看過他罵這個不肯受教的弟子一個字,事後也沒聽他批評過這個居士一句話。


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


老師的權威,被學生挑戰,是非常難堪的一件事。在當下,要能不用權威或大道理去壓制對方,實在不容易。


「千金易化」,指的是:連吞下金屬,都能消化得了。常師父他能安住內心,把煩惱化掉,相信必能把食物轉化成最佳能量。而我們呢?吃什麼,排什麼,似乎沒有演生功能,所以只好繼續進補,騙騙自己的肚子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