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常師父説他是一個「常敗將軍」,同時也期許我們大家都學做「常敗將軍」。


何謂「常敗將軍」?


清朝名將曾國藩,被派去打太平天國洪秀全,初初每打皆敗,他呈報給朝廷的公文書據實以告,毫不隱瞞,但不同的,是我們一般人會說是「屢戰屢敗」,他卻寫成「屢敗屢戰」。
二者差別何在?


一者是失敗惆悵的心情,一者則是力挽狂瀾,奮鬥不懈的寫照。


修行人要戰什麼呢?


了解空性智慧,破除愚痴迷惑的道理後,我們還是要從戒律下手,這算是入智慧門的準備課程。積極的律則,是要規範自己,常保利他動機不失;消極遮止,則要防護內心,不讓煩惱侵損。


所以,學佛人不再有外面敵人可對付了,一切敵人來自內心。自己跟自己的煩惱、自私心戰鬥。


我們要消滅的,不是罵我的人,而是我內心的憤怒。真正能讓我們痛苦不堪的根源,不是別人,而是煩惱。沒有煩惱宰割內心,處在不舒服境地,也能怡然自得。


但,制止煩惱,談何容易?


我們一次又一次決定,不要再貪小便宜,但到了大賣場,遇見打折品,還是買了一堆堆用不到的東西;我們決定不再為小事發狂,但事務一多,還是阻擋不了陣陣脾氣引發。學佛人實有一種無奈:習性難改啊!


佛教説:因為「心」是無常的,所以每天的你,都在改變。逆著煩惱不斷練習,你將漸漸清明;順著習氣任「我」自在,你將日趨濁亂。因為心是無常的,所以一定可以改變。


接著,需要的,就是長時間練習。常師父說:「就像小時後練字,媽媽抓著我們的手,不斷地寫,接著我們自己練習,初初不成字型,但練久了,字就越來月美麗。」


練心也是如此,接受失敗,且越挫越勇的勇氣,就是必須的。「雖然我今天發了脾氣,但我仍然發願明天要善待他人,柔和忍辱行。」如此,即今天雖敗猶榮。


............
...........
............


有一個同學説:「師父,你做常敗將軍,我們只要做常敗小兵就好,跟在你後面努力!」


答案是:不行!因為我們每個人自己都要突破煩惱束縛,同時發願引導眾生也脫離煩惱牢籠。那有只想做小兵的發心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