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一陣子,死刑議題沸沸揚,最後,法務部長因為堅持「不願殺人」而下台。


如果你是佛教徒,你會支持死刑嗎?


這個問題,我在讀書會上,提出討論,結果:大部分都支持。


我以前也是支持。理由是:如果沒有死刑,將會有更多人有恃無恐,輕易犯罪,從宗教觀點來說,釋迦牟尼佛在未成佛前,也曾在船上,為了救五百個人而殺掉一個加害者。所以,不是要“殺”人,而是為了“救”大多數人。


但是,從去年開始,我比較常看報紙,發現:事實上,死刑存在,無助於犯罪率降低。它沒有「恐嚇」壞人的效果。


想想:人在犯罪時,會理智的先把刑法拿出來研究,「選擇」不會死的條文來犯罪嗎?


不是的。人是在貪婪、瞋恨、愚痴這三種煩惱的趨使下,產生犯罪的。當他沒飯吃,又不想奮發向上時(痴心),便鋌而走險。搶劫時他想到的是錢(錢所會給他的享樂—─貪心),在貪心趨使下,失去理智考量,總覺得他會是那個幸運兒,不會被抓到。但為了自我保護(或是為嚇唬對方以便順利得手),所以帶了武器。但當搶劫不順利,被害者抵死反抗時,情急之下,揮刀便坎。其實,他想的,只是要脫身,或想順利得手,為了自己,不顧別人死活罷了!(在煩惱指揮下,恐懼心支配一切,失去了理智思考的能力。)縱使情殺、仇殺,一樣是衝動結果,冷靜下來就沒那種勇氣了。


有些人,被抓後,恢復了理智,才驚覺闖下滔天大禍,心生懊悔,有些人則為了自己尊嚴(自我膨脹),反怪罪對方,怪罪社會,「被抓」製造出新的情緒(不滿、瞋恚),又讓他進一步失去理智。於是法官認為這種人「不知悔改,必須永遠與人隔絕」,所以判處死刑。


殊不知,不是他不知悔改,是煩惱障蔽了心性,讓他看不見被害人之苦痛。有沒有可能終身監禁,再幫助他恢復人性呢?


社會大眾認為,終身關這種人,浪費米糧。佛法則認為,如果能救助此人,在他臨終前,看見「愛自己、傷他者」的害處,能生懺悔心,則下一生可免墮地獄之苦,否則,一槍斃命,直落地獄矣!拿一些米,救他們的下一生,值得!


現代社會,缺乏心靈教育,幫助人內心平靜。整個物質文明,運用的是聲光效果,刺激消費,電視新聞也是天天「慷慨激昂」。人的心不能平靜安適,貪瞋痴就容易指揮生命,被煩惱指揮的結果,隨便一個小事情,就爆發大情緒,在情緒作用下,衝動惡行,一觸即發。我們可以預言,犯罪率只會一天天增加,不會減少的。


────真要減少惡行,只有把那些死刑犯抓來,每週槍斃一個,而且要把槍斃鏡頭,運用SNG小組當做頭條新聞,在電視上播出。 被貪瞋痴等煩惱所蒙蔽的壞人們,看見此等恐怖鏡頭,才會有嚇阻作用,這等於是以恐懼情緒 ,暫時壓住貪瞋情緒。但運用恐怖效果,將進一步削減社會的祥和氣息。慈悲是消滅瞋心的妙方,此等恐怖無情之法,必會進一步摧毀善性,長久來說,問題更大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
..
..................
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同時,看見了一則新聞:一對夫婦吵架,先生一怒之下,把一包一佰萬的錢,丟出窗外,(想必夫婦是為錢而吵)。錢從大樓中飛出來,散落一地,引起路人爭搶,有人拿走,有人送警局。等到先生恢復理智,跑去警局尋求協助,只找回八十二萬。他請警察幫忙,看看剩下的十八萬能否找回,警察愛莫能助。


好豁達!能把一佰萬拋出去!


好吝惜!捨不得十八萬失去。


唉!堪憐的是情緒的力量,把人理智遮滅。


人類社會,需要的是:平靜的心,有平靜才有理智,有理智才會減少煩惱。煩惱少,犯罪才會少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
..
..................
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其實,台灣現在還沒有廢除死刑的條件因素。不是因為犯罪率還高,而是社會還沒有足夠的同情心,同情並幫助犯錯的人。只想到保護好人,未能同情惡人,對立與報復心態不減,欲廢死刑,只會換來更多不安,無助於解決問題。創造平靜安祥的心,才是重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