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八十年,結束了南普陀佛學院課程,常師父想去山中靜修,正好有人提供了南投山上的小房子,於是他便決定離開南普陀寺。當時,九個出家眾知道此消息,決心跟隨過去。


小房子在國姓鄉,靠山邊,兩層樓,共八個房間,沒有家具、生活用具,純是空屋一間。


某日,我接到了法師的電話,說他們準備搬去此小屋,常師父要他打電話,跟大家求募家具,請把家中不用的物品捐出來。


好幾個學廣論的居士,都接到了此電話。大家商量著:「怎麼好讓師父們用我們不用的東西,我們還是去買新的送過去吧!」


有人說:「常師父如此交代,一定是他太客氣了,不好讓我們破費,其實我們是很樂意供養的。」


但也有人覺得:「還是先通知一聲再買吧?以免他們太錯愕了。」


於是,有人自告奮勇去跟常師父報告。得到的答案是:不是客氣,是希望簡約。現代人為了換新品,耗費太大力氣賺錢,把生命陪入,卻沒有真正享受到,實在不值得。如果大家有餘物,就互通有無,不必再買。沒有的,才去買就好。


原來,常師父是愛惜物品,並以此教示珍惜福報的概念。既如此,大家就歡心的按照他們的需求內容來收集了。因是舊物,租車送去就太不相襯了,正好一位陳師兄有台小貨車,他便發心挨家挨戶的去把捐助品搬走。


我捐了一個舊的木床,還有一個熱水瓶。


隔了一個多月,命名為「福智精舍」的小屋落成,僧眾都搬了進去,我們坐車去參觀。


去到福智精舍,大家非常開心。地方雖小,環境卻是清新。特別是,那些舊傢俱,一眼認出自己捐出的那一件,真是開心得不得了,就像回到自己的家。那種熟悉的感覺,像是我們也參與了搬家一般。


「福智精舍」是常師父自己第一個弘揚佛法的道場,也是信徒們開始常常去的地方。在沒有環保惜福的年代裡,常師父就用行動教示我們,感動了第一代信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