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,因為陳樹菊阿嬤,讓新聞多了一些善美色彩:


一個來自台灣偏遠地區(台東)的賣菜阿嬤,獲選美國權威刊物「時代」雜誌「二〇一〇年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」。過去幾十年來,她省吃儉用,捐款超過一千萬元,幫助孤兒、蓋圖書館.....等。可以說,除了生活費外,她是以「作義工」的心態在賣菜。


她的消息見報,這幾天便利超商的小額捐款,多了百分之三十三,大家被感動了,學習她,開始行善。一個八十八歲的老榮民胡壽宏,看完報導,也捐出省吃儉用,積存下來的一百萬元,他說:因為陳樹菊說「錢要給需要人的人才有用」,這句話感動了他,當他把一百萬捐出去時,「突然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!」


相較於耍嘴皮的新聞,阿嬤的新聞,顯出另一種味道:真!善!美!


那是幾十年實踐利他的真實體驗。她父親生前念她:「錢捐光了,自己要拿什麼買藥?」她想的是:積德不積財,人生很短,什麼時候死掉不知道,不如做點善事,積點德。


這些道理,我們也知道,但很難做到。即使去做,也是偶爾拿出一點錢,做一下下。而她,一直做一直做,沒有掌聲,沒有鼓勵,完全來自內心。


她出名了,有人邀她為公益團體代言,作廣告。她說:她的生活,不會因為得獎而改變,還是要回去賣菜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!


因為她不貪名,所以不會因為出名而改變自己。因為她不求名,所以不必逢迎討好。


在紐約外交單位辦的晚宴上,看見二三十道菜,她忍不住說:「你們這樣子吃,我可以吃一個月呢!」她平常吃素,白飯配醬油就是一餐,省下的錢,就捐助出去。由於她的節儉,加上真心說話,所以話語中沒有責怪意味,沒有應酬性,卻有令人敬佩的威力在。


她沒有大道理可說,但說出來的,就句句有力。她說:「幫助人又沒什麼,大家都可以做,捨得與不捨得而已!」


一個沒有結婚,沒有子女的人,年紀也已經六十了,一般人總會想:存一些錢做老本,以便自己養老用。但她卻是分分文文捐出去。這份「捨」,不容易啊!所幸,「天公疼憨人」,照顧這麼多人,以後老了,一定會很多人願意來照顧她。這次,全台灣的人都認識她,她的「得」比「捨」,將會更多!


一般人,累積金錢,以便自己享用;陳樹菊,累積金錢,以便幫助別人。她在紐約華爾街參觀時,說她有照大家建議,多摸銅牛兩下,因為這樣會發財。她接受美聯社記者專訪時說:「賺錢就是要幫助人,我不會玩,也不太花錢,不需要那麼多錢。」這與台灣各地興起的「求財神」現象,差異好大啊!


台灣社會,新聞熱度只有一星期,而陳阿嬤不想出名,所以等她回到台灣以後,她的故事,就會消失在重重「新」聞之下。不過,社會人士,可以淡忘她;但追求心靈成長者,卻是不應該忘掉她。因為,她的故事,提醒了我們:說十句,不如做一件,實踐,才見心靈之美!放在案頭上,時時想到她,將是激勵自己的好榜樣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

....................

....................


特別是我,這個口中說說的人,最需要這樣的典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