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初,幫「佛陀教育基金會」籌辦「大專樂活營」,營隊結束後,今在暑假讀「快樂學」一書。七月十一日起,每週日下午二至四點,在基金會舉行,歡迎有興趣的人參加!(不用報名。基金會地址: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55號,地下室B1教室。)


為什麼我選這本書呢?因為它深入淺出,把佛法很深奧的空性、我執等概念,表達得很好,且又不含宗教意味,很適合各個階層的人研讀。


「快樂學」作者,名「馬修·李卡德」,法國人。前幾年,他的「僧侶與哲學家」一書,在台灣非常暢銷,這是他的另一本新作。


書中,作者提到他的人生:父親是著名哲學教授,母親是名畫家,從小家中常常名人滿座。作者獲得分子生物博士學位後,追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法藍索瓦·雅各布從事研究工作。


就在一切順遂時,他看到一組紀錄片,是關於一些藏傳佛教大師的記錄,他敘述道:「這些上師們容貌各有不同,但他們自心中散發出非常相似的內在美感,慈悲的力量與智慧,令人著迷。我心想:此生無法拜訪蘇格拉底,無法聆聽柏拉圖與人辯論,無法坐在聖方濟跟前,但現在,在我面前有二十幾位這樣的人。我很快就決定要旅行到印度去見他們。」


從此,他踏上心靈修為之路,追隨康久仁波切、頂果欽哲仁波切,在大吉嶺、不丹度過了二十幾年,直到有一天,接受了法國出版商邀請,與其父親進行十天對話,完成「僧侶與哲學家」一書,就又一炮而紅。該書在法國印行三十五萬冊,翻譯成二十一國語言。最後他把這一大筆版權費,轉成人道及教育基金,協助西藏、尼泊爾、印度的醫療及教育。


為什麼作者又要寫「快樂學」這本書?他說:「二十歲時像快樂、慈悲這樣的字眼,對我而言沒有太大的意義。我是一個很普通的年輕巴黎學生,會去看電影、玩音樂,喜歡運動及大自然。對於如何過日子我根本沒有什麼概念,只是過一天算一天。但我卻感覺到自己內在有一股可以綻放的潛力,並感覺他人也有此一潛力,卻不知道要如何將此潛力實現出來。三十五年之後,雖然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但至少很清楚自己的方向,同時也很享受踏在這條道途上的每一步。」


他又說:「這本書是貼著『入世心靈』的觀點來撰寫的,不是為了被放在圖書館的佛法書架上所撰寫,而是要獻給渴慕多一點生命喜悅的人。」所以,本書很「生活」,不「理論」,完全在你的經驗世界中可以觸摸到,但卻又能連接到佛法核心論題。
作者問說:「每個人都想要快樂,但想像和達成之間有很大的落差。我們害怕悲慘,卻奔向它;想要快樂,卻遠離它。這樣的誤判是如何產生的?」


讀友,您快樂嗎?有想讓自己更快樂嗎?這兩個月,不妨慢慢細讀它。(出版者:天下雜誌,譯者:賴聲川、丁乃竺。)


....................
.
...................
..
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如果您有興趣,歡迎一起來讀這本好書。我將自七月十三日起,隨著基金會讀書進度,選書中片段,摘錄佳言,並寫成讀後感,在每週二PO文。您也可以在遠方,寫下閱讀心得,大家以文會友,一起分享。


下面是預定進度:
一、七月十三日,主題:快樂是生命目的嗎?(原書一~三課)
二、七月二十日,主題:痛苦的煉金術(四~六課)
三、七月二十七日,主題:我執的面紗(七~九課)
四、八月三日,主題:對治干擾的情緒(十~十三課)
伍、八月十日,主題:躍向自由的一大步(十四~十六課)
六、八月十七日,主題:暫停一次。(我去五台山朝聖)
七、八月二十四日,主題:快樂與利他主義(十七~二十課)
八、八月三十一日,主題:踏上心靈之路(二十一~二十四課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