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會友人,在手機通訊群組上留言:「我要出國,這二週不能參加課程。請假!」

他開了一個洋行,專賣義大利服飾。所以大概是去歐洲補貨,所以我給他留言:「記得觀察看看,外國的月亮有沒有比較圓?」

這個回應,是一種玩笑,也是呼應中秋節的即慶話語。不過,寫了以後,卻深感不安。

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,是三、四十年前流行的話,當時台灣很多年輕人出國讀書,就不回來了,所以有點諷刺味。我沒這層涵義,可是他開洋行,去補貨,我擔心他會以為我酸他賣洋貨,是崇洋。

手機群組,傳過去的話,就沒辦法刪掉,所以我懊悔也沒用。

 

       ※     ※

 

光用文字傳達意思,實在很容易產生誤解。

不久之前,我收到一則留言:

「你想想看,這樣做對嗎?」

心想:他在指責我那裡做錯了?

想了很久,才記起來,原來是在問他幾天前做的一件事不知道正不正確?(請教我的。)

類似的事很多,我住的社區,住戶群組中,出現兩邊叫陣對罵,源頭只是其中一位住戶寫得字語比較硬一點,其實並沒有惡意,想不到引起其他人不滿,變成吵架了。

面對面談話,看到對方的臉色,聽見他說話的語氣,搭配上話語內容,所以比較不會誤會。打電話,就只剩下後二者,但仍然可從聲音聽到喜怒哀樂。現在,依靠手機,就只有文字判斷,很容易誤解。

 

       ※     ※

 

小學三年級,我父親去舊書攤買了一本「寫信不求人」,要我練習寫信。我的第一封信,是寫給姑姑。當時心想,寫信,好麻煩呀!前面要有恭敬的話,接著還要生活近況,才談正事,寫完信,最後還需一番祝福。然後,獻上誠懇的「敬上」。

現在回想起來,古人在群己關係上,這麼的看重別人,看低自己,是有用意的。尊重別人,看低自己,這實是一種美德。而且,只用文字,看不見對方,多一點關心與尊敬,確實是很好的潤滑,避免文字的誤解。

現代社會,流行用文字來往,雖不必像古人那樣,用那麼多問候詞,但是多一點關懷語,才談正事,也是一種關懷。並且使用文字時,更溫婉柔和一點,將會使彼此得到最佳聯繫作用!

古代是書信之禮,現代需要網路禮儀。

當然,多用語音聯繫,還是最好!要不然,一些關懷的貼圖,附在文字後面,也不錯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