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早時候,我在華藏講堂辦廣論研討班,學了一陣子,人變少,就把這一班移到我的住處,因為是在民宅,大家就開始有朋友的感覺了!那時後,也沒想到要「擴大經營」,加上都是年輕人,所以不會太計較場地好壞。十多人就擠在四坪大的小佛堂討論,也沒有去買研討桌、椅,只是把房間裡的床架搬出來,再拿枕頭、毯子當坐墊。想不到幾乎像是趴在地上的學習狀態,居然也沒嚇退大家,反而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,週週討論熱烈。

有一天,常師父聽說我家有一個研討班,就説想去看看。師父告訴我的時候,就是研討日,我非常尷尬的向師父說:「我們家很亂,恐怕要等下週整理乾淨才好邀約您去吧?」常師父說,沒關係,他不在乎環境好壞,主要還是想跟大家打打氣。

於是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,帶常師父到我家。沒想到常師父看到了床架作桌子(高度只有七寸),枕頭當坐墊,還能夠聚集這些人,孜孜研學,大為讚賞。他鼓勵大家說,這就是他最喜歡的好場地!當天他心情很好,講了很多自己修行上的故事,大家都覺得深感受用。

常師父後來經常跟人提起,永和的研討桌,是他最喜歡的佈置。

我想,常師父所喜歡的,應該不是那份簡陋,而是學習者那種精進學習的心,以及安於簡陋的修行態度吧!修行,需要依賴外境作助緣,但主軸還是內心的淨化,為了接引大眾,我們需要一個莊嚴清靜的環境,讓學法者莊嚴肅穆提升心力,但如果不能因此舒適環境之作用,而在心上用功,到頭來,反而會長養世間貪著習氣,就會一直在環境好壞上計較。現時常聽到「方便接引」之語,為了利益眾生,所以我們需要在衣、食、宿上牽就大眾,令他們歡喜來學,這種「恆順眾生」,以便利益眾生的動機是很難得的,但在我們凡夫,未生真出離心以前,五欲之樂令我們愛執不捨,一不小心,就由名為利他,轉變成長養自己的貪心(追求享受)。最後,佛教團體花在找錢來佈置環境,以取悅大眾的時間、心力,就變得比花在修行、花在教導大眾佛法的時間還多的話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

對我們學習者而言,到學佛場所去學習,則要盡量接受環境考驗,讓自己安頓在修心上,否則太在乎生活舒適,就會生起一堆計較分別心,七上八下的結果,心靈課程就吸收不進去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