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十九章 幽默感


沈醉在自我重要感中的人是最笨拙、最殘酷的,而不再對自我重要感沉迷的人則是最優美、最典雅的。所謂自然的優美與典雅,不是指上流人士的聰慧或教養,也和青春、財富以及身分的執著無關,後兩者都是奠基於自我重要感,是一種執著,反映出社會的世俗價值,它會要求我們不斷地修正自我形象,但永遠無法解決我們內在的衝突、笨拙以及不安全感。自然的優美與典雅是出自於內在的決心,面對生命的挑展,我們放下執著找到內在的決心。(P.180頁第1行)


優美的老化


在這樣一個快速的時代中,要優美地老去誠屬不易;再加上文化、傳統和環境的衰敗,以及不斷改變的情緒世界,我們還有機會讓自己優美的衰老嗎?(P.181頁第1行)


在過去,老年就是放鬆的年紀;歲數漸長人也越顯得平凡和真實,但這是具有深度的平凡,也是優美與典雅的來源。......


我們所處的社會與我們的父母相比,變化要快得多了,因此老化對我們而言,更是難以承受的事。我們真的沒有時間變老,也沒有時間讓自己變得優美與典雅。想到這一點,我們就能明白將佛法與生命融為一體的意思。透過修行及自我省思,我們可以培養自己內在的力量以及幸福。(P.181頁第7行)


放下修行


除非我們能放下執著,否則我們只關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。如果是自己中了樂透,我們就興奮不已;如果換作別人,我們就高興不起來了。一旦放下執著,誰贏了樂透對我們來說便無所謂了。我們會高興有人中了樂透,我們分享他人的成就和快樂,就像我們享受太陽、月亮、天空以及雲彩般;沒有人擁有大自然的美好事物,所以問:「為什麼不是我?」是沒有意義的。因為我們對這一切都不執著,所以世界及世界裡的一切就像自心當下美麗的裝飾。(P.182頁第3行)


.........所以無論我們是誰或擁有什麼,重要的是放下執著,然後讓當下心有機會顯現。(P.182頁第13行)


放下會帶來深刻的平凡感


要學習放下,我們必須了解:執著本身便是空的覺知,如果能將它視為心性虛空的裝飾,你就能隨順它自然來去。了解到每一件事情都從相同無實的覺性中生起,無論任何生起都讓它回到自己的本源,如此執著和衝突就會自行消滅。這是處理執著以及解決自心最深刻的方法。(P.183頁第2行)


這個修行非常平凡,沒有什麼大不了;我們修行不是為了要讓自己感覺好,或去印證自己的生命,或感覺與他人不同或超越他人。我們也不是為了要得到尊敬,成為一位「無所不知」的人,或是告訴人們如何過他們的生活,我們修行是為了放下內在的衝突煩惱與執著。


但是對我們來說,當我們將茶濺出杯外時,就會覺得自己非常笨拙粗俗。如果不是如此執著於事情應該如何,內在的掙扎就不會外顯為笨拙及尷尬,那麼我們到茶時永遠顯得優美及典雅,就算我們不小心把茶倒翻了。(P.184頁第4行)


心的當下


已下決定的心是純然活在當下的,不會再因為對錯、生死而掙扎,也不會想透過修行來重塑自己的心意;我們以當下的心來單純享受自己的生命,不管好壞、「如法」與否。我們對世界以及周遭的人滿懷喜悅,而我們以優美及典雅遊走於世間。(P.184頁第12行)


......認為自己是特殊的這種看法,就破壞了修行道路的整體目的。(P.185頁第7行)


以當下的心面對生命的挑戰時,我們體驗到一種放鬆感以及內在的決心。我們要觀察一個修行者,就是從他內在所綻放的優美及典雅來衡量的。


第二十章 創造


我們也許會以為,選擇修行之後我們從此便能過著快樂的生活,每件事都會順順利利。這是有可能的,但是大多數的人仍會在佛法的道上遇到困難。偉大上師們的傳記告訴我們,他們全都經歷過困難、挑戰以及失望,他們用這些挑戰來深化自己的修行,而這些挑戰也推動他們發現隱藏於內心的豐富寶藏。(P.185頁第1行)


但是如果我們所渴望的情緒沒有生起,該怎麼辦?我們不能感覺到虔誠心,反而覺得疏離;不能感覺慈悲,反而覺得深陷我執;不能感到「醒覺」,反而覺得愚蠢與無感。如果我們沒有欣然感激的感覺,反而覺得被忽略;如果我們感覺不到祥和,反而變得更容易發怒。這將會如何?(P.185頁第11行)


這時候,我們可能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,或是認為佛法沒有用;再繼續想下去,你也許會對其他在此道上的人有所懷疑,認為一切都是巨大迷惑的騙局,而我們肯定無法看到超越這些限制的可能性。但是這些問題大多都可以被克服,只要將佛法更有創意地融入我們的生活就可以了。


利用我們內在的富裕


我所謂的創意是指,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將佛法智慧融入生命,也就是說要仰仗自己的智力,而不是期待佛法來改變我們。(P.189頁第6行)


當我們遇到困難時,這會迫使我們找到內在的財富,那些我們從來不知道自己擁有的財富。在較為貧窮的社會中,人們傾其所有來應付自己基本的需求。當東西破損,他們要想出修補的方式,而並非每樣東西都有說明書。在我長大的印度鄉村裡,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,比方說,有人會把一個塑膠瓶做成一個轉經輪;如果電器用品壞了,他們會試著修理解決問題。這有些危險,但也迫使人們利用自己內在的智力和創意,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了。我說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將佛法融入道自己的生活,指的就是這個意思。


當然我們首先要了解佛法的基本原則,但如何融入它們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則是關鍵。一旦我們了解佛法的基本原則,在和人以及情境的互動上,我們可以更有創意而不會一成不變。...........


在最無用的情境下,甚至在自己的最後一刻,我們可以接觸到自己內在的資源。經由應用它們,我們轉化了自己的情境,這就是創意的力量。(P.191頁第3行)


本有的智慧是永不會被卡住的


大多數的人都渴望能與自己的心靈道路相應,當我們確實深深的與修行相應時,我們就會興奮,然後就想抓住這種我們稱之為「上軌道」的感覺。但是感覺是暫時的,而且終究是會衰退的。(P.191頁第5行)


另一方面,當我們覺得自己的修行單調無趣時,我們便會一直卡在這樣的心態中,但是那個知道我們被卡住的智力,它本身不會卡住,因此我們有一個機會,可以選擇認同自己本有的智力,或選擇認同暫時的念頭和感覺。


當我們認同自己的念頭和感覺,它們看起來似乎是有道理的,因為它們是「我的」。當這些念頭是根源於自我重要感時,就算是高貴的念頭,比方說希望與自己的修行相應,也會讓我們卡住。


但我們的本有智力是永遠不會被卡住的,當我們使用自己的本有智力面對所有的衝突時,有無限種創意回應的方式,這是我們讓佛法個人化的方式。
舉例來說,一旦感覺與修行不相應時,讓你的菩提心生起,這使我們不再沈醉於自我中,然後自然地與他人相連係。............最終,倘若我們讓這個自己不想要的「不相應感」自然來去,它自然就會耗盡本身。


切記,「不相應」這類經驗並不是問題所在,對這類經驗的反應才會製造出很多痛苦。.......


開悟的入場券


在心靈道上我們所面臨的困難、挑戰以及失望,可以指引我們深入了解自心,因此它們就成為我們開悟的入場券。(P.193頁第2行)


如果缺乏挑戰,我們就沒有機會了解心的多種面向,唯有透過自心的了解,才能建立同理心,讓自己更有深度。也只有深入了解自心,我們才可以了解他人的痛苦和快樂。除非能夠過自我省思,將心中威脅我們的所有隱密面向解除掉,否則我們總認為它們束縛著我們,而無法經驗它們的魔幻特質。沒有它們,我們永遠無法被迫深入探索自己本有的智力,本有的富裕寶藏。


如果我們能欣然感激所有對自己的挑戰,修行永遠垂手可得。........

第二十一章 偉大的可能性


心意和現象世界之所以有趣,是因為兩者都非固定不變的;由於它們相互依存(因此是空的),彼此都具有彈性,都具有偉大的創造性;要了悟這一點,關鍵就在於對空性的了解。當我們了解沒有一樣事情在本質上是堅固和靜止的,生命與死亡的經驗就不具威脅性了;他們看起來更像是遊樂場的遊戲。(P.196頁第1行)


這是一個「指示」,指出無明是我們唯一的障礙。因為無明,我們將事情看成堅固、靜止以及絕對的;然而我們以為沒有其他選擇了,於是只能忍受自己業報的成熟,以及由業力所顯現的世界。我們忘記心的種子以及慣性的傾向是能夠被佛法所淨化的。


當佛法降服了無明,我們不再受到習性的束縛,也就不會再去製造更多的業。我們能夠擴大自心並將現象世界融入成為心的一部分,而心成為現象世界的一部分;如此我們就非常接近宇宙與心合一的體驗。


全然體驗自心與世界,就能了解它們的偉大力量,也能了之它們在覺醒事業上的無限潛能。倘若這個潛能在輪迴的層面,就能夠展現任何事,那麼在覺醒事業的層面上,它將可以有多大的展現?這個偉大的可能性,是我們能夠理解及了悟的。


魔術、力量以及加持


覺醒的力量並不一定會用偉大奇蹟的形式展現,即便如此,如果對我執心的痛苦沒有作用,那又有什麼用處?世界本身已經是魔幻的,晴朗的天空會突然湧入雲層,然後雷電交加,接著從全然的空性中下起雨來。但是我們不會把這個當作魔幻,我們認為天氣就是會這樣變化。倘若一位覺醒者展現某些神通力,但是我執心無法對之開放,這對我們的作用其實就像天氣一樣。(P.197頁第3行)


只有在自我沈溺消耗盡之後,我們才能體驗諸佛菩薩的加持。也只有當自心本有的潛力起作用時,加持的力量才可以轉化自心及情境。在這樣的情境下,前一分鐘是完全「不可以」的事情,到下一分鐘會轉成有益並具有滋養性。而看似災難的情境,事實上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心和真實本性。


........當我們帶著心中所有費解的種子,然後將自心打開,我們可以臣服並信任此一廣大的見解。(P.198頁第4行)


解脫全在自己


佛法道路的成果,就是終於認識到自己偉大的潛能。這就像是一位王子或公主,無量劫在路上流浪,受著無家可歸、貧困、飢餓、口渴等痛苦,以及無情風雨的肆虐,最後發現他或她國。(P.199頁第4行)


我們就是這位王子或公主,是曾經服侍百、千萬眾生的君王後代,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珍貴的機會,重新取得自己的王國。首先,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繼承物的功德及力量,然後祈請少些無明,多些敏銳及智力。經由擁有佛陀一脈的精神、功德以及勇氣,我們會到達佛的境界,而這並不遙遠。不同於輪迴,這是不需要因緣來創造,它永遠就在我們裡面。


請將這些話牢記於心,然後檢驗它們。佛陀說:「檢驗我說的話,就像一位冶金匠檢驗金子一般,不要因為是我說的就全盤接收。」檢驗每一件事情,但不要是因著義務或懷疑,而是要以開放的心來檢驗。如果某件事情是有道理的,而且會為各位的生命帶來意義及利益,那麼請有創意的來應用它。能夠利益各位的生命,我將非常的感激;這是我唯一的動機。


對我們所有的人而言,了悟的潛能是普世而且現有的,我們的努力以及了悟將可以為自己帶來真實的利益;為了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帶來利益,我們必須將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然後檢驗自心以及經驗。(P.201頁第3行)


從這個觀點來看,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慈悲;除了自己之外,沒有人能對我們有更大的作用,也沒有人能替我們做更多事情。佛陀說:「我已經指出解脫的道路,現在就仰仗你自己了。」這是真的,如果我們不掌握自己的生命,甚至諸佛都無法為我們帶來任何的改變,這全看各位。

arrow
arrow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