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德育古鑑上有一個故事:明朝時,有一位清高之士,名叫胡九韶。他沒有考科舉追求功名,僅是住在鄉下,一邊教些小孩讀書,一邊耕種為生,全部收入僅足以買粗布衣,吃糙米,沒有多餘的錢可以過好生活。雖然如此,他卻活得很自在愉快。

每天黃昏,忙完工作,他就點香在門口拜拜,並誠心的對上天叩頭禮敬,口中念念有辭,說:感謝賜給他一日清福。

胡太太看她先生那麼辛苦忙碌,到頭來只落得清貧生活,居然還感謝上天賜清福,實在很不認同。某日,忍不住的問她先生:

「我們家過這種生活,哪來的清福?」

胡九韶回答說:「我們幸運得生活在太平盛世,沒有戰爭,可以平安過日子,這是第一種幸福。再者,我們全家都能溫飽,沒有餓過肚子,這是第二種幸福。最後,床上沒有躺著生病的家人,監獄沒有被關著犯罪的親友,這是第三種幸福。有這三件,我們不是在享清福嗎?」

這是他太太從沒有想過的觀點,如果生活不是這樣平順,可就要身忙心難安了!所以胡太太也就認同了先生的想法。

胡九韶一生過著看似平淡的生活,其實他修心功夫是很好的,深為世人所敬重。

 

       ※     ※

 

讀書會上,講完這個故事,我說:

「生活的一切,我們雖擁有,卻把它當作理所當然,不曾去感受它的存在,自然就不會快樂。」

「夏天,有冷氣可吹,是一種幸福;有冰棒可吃,也是幸福。水龍頭打開,就有淨化過的水可用,這也是幸福,出門有車可坐,更是高級享受。」

「如果在古代,我們就只能搖扇子,去井邊打水。出遠門還要防範野獸、強盜的危險。……

說到這裡,我自己沉浸在幸福的心情中了!

可是,某女士提出反對意見:

「現代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,卻也讓我們失去很多。例如:古代人雖只能騎馬或走路,可是在大自然裡,空氣清新,流水澄澈,就是一趟郊遊呀!」

我說:「您說的很對!科技便利讓我們失去很多自然環境。可是面對每一種擁有,如果能一直看著『有』的這一面,就會有滿足感,自然覺得幸福。因為富足,就不需要一直從外面追尋,大自然的破壞便越來越少。

「這種人如果生在古代,大概才能享受到陽光、空氣、清水的愉悅。一個不知足者,是看不見這些美好的。」

我如此說,她大概沒意見了!

接著,又冒出一位先生,說:

「照這樣說來,知足會造成社會退步喔!精益求精的態度,才能讓社會進步!」

我回說:

「那要看進步與退步的定義是什麼吧?」

「每當我看見情侶在餐廳吃飯,兩個人各自低頭滑手機。面對彼此,卻默默不語時,心裡就想著:賈伯斯創造的智慧手機,對人類到底是益還是害?」

「能夠感知快樂痛苦的是心,如果無法讓『心靈』進步些,改造物質有什麼益處呢?」

「當然,太苦的生活,是沒辦法得到快樂的,但是每一份擁有,都能去珍惜,那麼少少物質,就會有大大快樂。」

長篇大論下來,我的一個朋友冒出一句話說:

「你講一句,我就很知足愉快啦!話語也是不必太進步的!」

我不好意思的說:

「人在福中且知福,才是幸福!~結語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