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、時:同前。
地:老師父離開了大寺,帶首座弟子、大居士,前往印度近西南岸的大寺院朝拜。
事:又是夢!
這回是首座弟子,到了寺廟當晚做一個「未來」的夢。
※ ※ ※
寺院,很多人清苦的修行。
物質不豐盛,建築也很破陋,但是因為有心靈之樂,所以大家都甘之如飴。很多老人一生都在寺院裡用功,臨終時,無疾而逝。
隨著佛教在各地興盛起來,寺院的年輕僧人開始至各地弘傳佛法。
他們口才很好,又能夠結合現代的科技知識,所以引起更多人有興趣,加入學佛行列。
廣大信徒,產生龐大供養。年輕的弘法法師,變得很有錢。他們回到本寺,提供大量金錢,建設寺院,同時改善了僧人的生活水準。
常住寺院的僧人,非常感激與讚賞,認為他們是佛教典範。於是推舉他們擔任寺院重要執事。
隨著年輕一代弘法法師展露頭角,老一輩修行人便漸漸退出主導權。原先以修行為主的風氣,變成為活潑有趣的現代佛教模式。
新一代法師,帶進大量供養,而且讓寺院變輕鬆,獲得眾僧肯定,最終就當上了住持。
錢多了,寺院恢宏了,信徒也多了,但是新住持心裡面卻很空虛。雖然名利都有,其實每天忙碌不堪,並不快樂。
※ ※ ※
夢醒了!
早齋後,首座弟子問師父:「這會是未來佛教僧團的狀態嗎?」
師父說:「是!你沒聽說過『阿難毒蛇』的故事嗎?」
弟子再問:「這會是我們這次所參訪印度幾個寺院的未來嗎?」
師父答:「不知道!就佛弟子來說,應該想成佛菩薩是在提醒我們,不是在說別人。」
※ ※ ※
「阿難毒蛇」的故事:
某日,佛陀與阿難在路上走,見到了一堆金子,佛陀跟阿難說:「阿難啊!毒蛇!」
阿難回應說:「是的,世尊!毒蛇!」
佛陀與阿難說完,就繼續往前走。
在那附近耕作的農夫,聽到這段話,走過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毒蛇。
一瞧,竟是一堆金子。「是金子,不是毒蛇!」他心生貪念,正想拿走,突然附近鄰居跑了過來。抓住他,說:「你偷了我的金子!」原來是小偷偷了金子,主人查察,正想去追,小偷逃走,害怕之餘,就把金子給丟在路旁。
農夫跟鄰居說:「我真的不是小偷。」但是鄰居還是很生氣的把他扭送官府。
官府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把他關了起來。農夫在牢裡,想起佛陀與阿難的對話,真是覺得正確,所以喃喃自語一直念著:「阿難啊!毒蛇!」「是的,世尊!毒蛇!」
獄卒大惑不解,因為國王也是佛陀座下信徒,他便將此事稟告了國王。
國王親自問農夫:「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?」他於是將原委說出。
國王乃派人去迎接佛陀,設宴供養,並請教此事。
當證明此事真相後,國王釋放了農夫,農夫也追隨佛陀出家修行去了!
金錢,在解脫乘來說,是毒蛇,會斷喪法身慧命;但是在大乘而言,卻可以應用它來利益大眾。
不過功夫未精熟前,還是小心為妙,玩蛇人稍一不慎,仍有被蛇吻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