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佛教在印度創建時,出家人採托缽制度,沒有煮飯,而是到在家人處乞食。到了夏天,天氣炎熱,接著雨季來臨,處處泥濘,所以佛陀制訂了「結夏安居」,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三個月不外出,僧人專心禪修。經過三個月的用功,七月十五日結束用功時,很多僧人證得了阿羅漢果,所以當天就被稱為「佛歡喜日」。
 
民國七十八年,上日下常老法師(常師父)在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擔任教務長,他非常重視戒律,所以按照佛制,推動「結夏安居」。


我當時在佛陀基金會的一個同事,在那一年年初去了南普陀寺,想出家。因為他之前就與常師父熟稔,所以被選為侍者,照顧師父。在參加完當年的結夏安居後,他告訴我一段自己的故事:

他到寺院前兩三個月,生活適應得很好,毫不覺得修行辛苦。接著,結夏安居開始,在宗教儀式完成時,他就整個人不快樂起來。突然間感覺被「關」在寺院修行,很辛苦,很想離開。

他努力克制自己情緒,思考修行的好處,通通無效。只好告訴常師父,說他很想請假,出去走走。

常師父以結夏安居要努力用功為由,不讓他請假。三個月後再說。

就這樣,他每天苦苦的在寺院中熬著,參加各種共修課程。其他住眾看他這麼不快樂,說他大概欠缺福報,所以待不住,便紛紛捐錢給他,讓他買燈買供品等來供佛,希望增福去障。

他在寺院中,情緒反反覆覆,有時苦到下定決心離開寺院。一旦有這種念頭出來,當下就感覺全身舒暢。而隔一陣子,他轉變念頭,覺得只有修行才是人生該走之路,此時,所有苦悶感受又出來。有時嚴重到像萬箭穿心般痛苦,好像心頭有一支支針在刺。


某一天,他實在苦到受不了,跑去跟常師父說:


「師父!我決定要請假回家一趟,如果你不准的話,我有還是要走,那樣的話,就是不再回來了。」

常師父看他「意志堅定」,只得同意說:


「好!我讓你請三天假,明早你可以回家。」


他就高高興興的回房間,這次請假可以出去了,理應快樂才對,可是他一回寮房,還是痛苦。

隔天早上,他離開寺院三天,回家休養。

三天後,他回來了。去見常師父時,師父問他:

「這次請假,心情還好嗎?」


他說:「很好!」


師父問他:「你是什麼時候心情開始變好的?」


他想,那個早上吃完早齋,出了門,搭上台中往埔里的車(他家在南投縣),後來心情就一路變好了呀!於是他回答:「大概是九點吧?」他不確定的回答。


師父說:「不對!還要早一點才對!」

奇怪!師父為什麼要問這個?他有點不解,但還是再回想一下:「大概八九點之間吧?」還是不確定。


「不對!還要更早!」

他更不解了!師父怎麼這麼精細的想要確認此事?他再追想汽車出發的時刻,以及自己心情變好的時間,最後確認出:「早上七點五十分左右。」


師父說:「那就對了!我那個時間,跪在菩薩面前,代替你祈求,請菩薩幫忙,幫助你業障暫除,心開意解,放完假還願意回來寺院,繼續修行。」


他當下聽了,感動得說不出話來。原來,他心情的改變,是師父幫忙的,是佛菩薩加持的!他決定,無論如何苦,也要把結夏安居這段精進用功完成,以報答師父的關懷之恩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


學佛,有時當你發了大心,想要努力用功,結果障礙就出現,有的人是生病,有的人則是時間被耽擱,有的則是內心苦惱。這些都是過去生惡業現起的徵兆,度得過,業障消除,功德倍增;過不去,退回到本來世間的老路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