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網友在「尋找共同點」ㄧ文中,留言問到原始佛教,大乘小乘問題。今謹略述,並抒己感。


乘,就是車子的意思。顧名思義,大車當然是載比較多人,所以一般來說大乘佛教徒會認為自己所學是以利他、度化眾生為重,要成就佛果;而小乘則著重在自利,求自身脫離輪迴,成就阿羅漢,其實這樣的分類有點含糊,比較精確的,應是大乘深廣度比小乘大,而不是以自利、利他來作分類。


小乘修行人,也有悲心,也認同度化眾生。但他們認為把握住個人生死問題的解決,才是重要關鍵。而大乘修行人,也認同自己應該找到脫離輪迴的方法,如果不知道如何游上岸,如何救人呢?所以就自利來講,他們想求解脫的心與小乘是一樣的。


不同的是,他們修行的全部推動力,乃是因為自己認識了苦難所在,進一步思惟,發現眾生也同樣沈溺而不知自拔,於是生出極強大不忍心。但怎麼幫助他們呢?他們看見佛陀累積無限功德資糧,具備了救度眾生能力,於是決心效學佛陀,追求佛果位。所以大乘也是著重自利,但此自利的推動力,完全是來自於利他動機。(小乘則是自利之後,隨分利他。)


大小乘在解釋「成就」上面是不一樣的,小乘行者心中的「佛」,認為是與「阿羅漢」修一樣的法,都是從自己身心結合的這個「我」上面,去觀察他們沒有真實本質而開悟,停止輪迴的。而大乘的證悟,則認為我們與外在眾生,外在世界,這種別別獨立存在的真實性,是錯覺,應該被打破的。所以大乘學習者,便非常重視眾生,透過利益眾生過程,可以更有助於體認空性。只有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才能徹底破除執著,證得佛果。單從「我」去破除,是不足的。所以大乘認為小乘的證悟程度,不能成「佛」。(但小乘行者認為自己所修所證,與佛是同一個法。)


大乘完全認同小乘所修學的內容,認為這也是他們要修的基礎,只是他們依理論來決斷,認為只有大乘道,才能究竟成佛,才能獲致利益眾生的能力。(小乘心目中的佛,已入涅盤,祂們救度眾生的方法,就是留下的這些法教,而大乘的空義,抉擇出佛所入的涅盤,是「無住涅盤」,所以至今仍有救度眾生的功能與示現。)


小乘則以歷史發展的觀點,來反對大乘思想,認為大乘觀點,不是佛所說的,是後來才演化出來的。這個觀點,透過日本佛教學者的考據,將佛教發展時期,分為佛在世時的「根本佛教」時期,以及佛剛入滅時的「原始佛教」期,再接著各派林立,成為「部派佛教」,後來才從大眾部中發展出「大乘佛教」思想。因此,這幾十年來,有人探討,要把佛陀所傳遞的原來精神找出來,於是推展「原始佛教」教義。(既稱原始,就代表其他的是加工品!)


在台灣,繼承傳統中國佛教,以大乘思想為主流,所以一些學習「原始佛教」、「南傳佛教(小乘教)」者,多半是把他們的思想納進大乘,成為修行基石,以此心態而學。因為學了這些,而整個反對大乘者,還不算多見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

...................
.
..................


個人以為,單憑歷史考證,要作為何者為佛陀本意,是有不足的。佛入滅後,信奉小乘者多。所以如今出土的貝葉經殘卷,越早者,越多屬小乘,自是正常。而自龍樹菩薩開始,起來把佛陀本懷大大提倡,才讓大乘法興盛。龍樹就主張依賴智慧,抉擇佛經總體意趣,不能以經典之隻字片語,來證成佛陀意趣。自此,佛教進入了一種以思想理路來抉擇的時代。所以對於大乘有信心者,宜應多從教理分析,確認大乘道是你要走之路,而非僅是對師長的信心而相信,否則有一天遇到另一位你有信心的師長,告訴你「大乘非佛說」,就又要退信心了。


如果你是小乘信奉者,不必對大小乘的抉擇。起太大困惑,就按照現有修行方法去努力即可。只是要保留開闊心胸,有一天如果你新發現大乘教法很好,才有加修大乘法的空間!現在繼續相信小乘法殊勝,可也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