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常師父未出家前,念的是台南工學院,即成功大學前身。他有一個要好的同班同學——吳京先生。彼此常一同讀書郊遊。吳家就在台南,所以常師父放假經常住他家。彼此熟稔程度,套句俗話說,就像穿同一條褲子長大的。


畢業後彼此各奔東西。吳京先生赴美求學,拿到博士學位後,在美國大學教書、作研究。而常師父則棲心淨土法門,一心學佛,最後出了家,在美國佛教會邀請下,也到了美國。因為大學同學多半都已留美,所以在美國開了同學會。


看到昔日同學出家,大家非常好奇,一下子就變成以常師父為主角的聚會。同學間聊起這段奮鬥過程,都覺得人生蠻辛苦,而在聽了常師父的修行心路後,吳京先生感嘆説:「三百六十行,還是你這一行最有意義!」


後來常師父返台,先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講經,接著去台中主持南普陀佛學院。幾年後,成立了福智團體。因為每年舉辦教師成長營、大專營,累積很多教育推廣經驗,於是想成立一個文教基金會。


他的同學吳京先生,學術有成,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,接著也返台任成功大學校長。在成大作很多改革,有「點子王」稱號。民國八十四年,被任命為教育部長。


吳京先生返台後,一直想尋找這位昔日的同班好友,卻未能找到。直至他當上教育部長,一個場合中,與聖嚴法師見面,才知道常師父近況。於是便擬主動前來拜訪。


當時基金會,是由教育部管轄,只能興辦文教方面的業務。但許多宗教團體都掛靠過來,雖名為文教基金會,卻是在做宗教推廣。面對這麼多「偷渡客」,教育部的審核,就變得嚴格了!所以當福智想成立文教基金會時,承辦人見此「福智」二字,就不相信會真做文教事業,以致申請案一直卡住。現在,知道教育部長要來拜訪常師父,相信憑著以往的深厚友誼,一定可以解決的!我們都如此覺得。


但是,在吳京先生來訪前,常師父告訴我們:「我會把心裡的教育理念告訴他,也會跟他分享我們在做的事。然而,我不會用關說的方法,從上級壓下來,把案子通過。此案若未過,是我們的損失,也是大眾的遺憾,這其中,並非表象的人為阻礙,而是我們福德因緣未籌集,只要繼續努力,因緣自然感現。」


果然,那場會面,常師父隻字未提基金會成立的阻礙,而吳京先生也沒問到,我們辦教育有無困難。所以案子繼續停擺。


常師父對於基金會能否成立,似乎不太憂心,他交待兩個原則:一、我們本來就在幫忙教育,所以實質上已成立了,就繼續努力做我們該做的部分。二、不要怨怪教育部人員,要經常友善溝通,讓他們了解我們所做的事。縱使案子不成,讓他們了解我們的理念,也很好。


在吳京先生與常師父見面的幾個月後,他的母親生重病,快要過世。他又想到了常師父,希望提供宗教上的協助。於是常師父親自拜訪,並提供建議。沒多久,他母親往生,福智安排了台南學員參與助念,吳京先生也非常虔誠,徹夜隨眾佛。


因為吳京先生担任部長之故,主任秘書陪同一起來弔唁,也一起參與助念。在佛事進行中,主任秘書聽到了福智學員談起成立基金會之事,回教育部後,便主動關心此案。正好,在常師父的指示下,已獲承辦人支持認同,只是他們不敢積極作主,所以主秘一詢問,案子就如同順水推舟般通過了!


..................
..
................
....
..............


凡俗之人,一旦設定想完成的目標,便天天看著結果出現,期盼成功時那份喜悅到來。為了成功,是不會考慮什麼方法妥當,什麼方法不妥當的。而修行人,認為成功來臨,代表往昔善因成就,所以如何在完成目標過程,步步種善因,才是他們所關切的事。有正因,一定有好結果,雖然好果不盡然會在今生顯現,但當下已確知,也就能平靜看待。


以現代社會標準來看,請老朋友特別關照一下,已經不算關說,既無魚翅,也無紅包,是不會犯法的。但常師父重視的,不在法律層面,而是因果觀點。


「我們在弘的是佛法,如果所做的卻是非法,那麼所弘的有何意義呢?場面再盛大,也只不過是在做騙人的事而已!」常師父如是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