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吃不完兜著走」是一句成語,帶著恐嚇意味,意指你不解決的話,咱們就沒完沒了,還有後續麻煩等著你。
不過,本文不是要與人吵架,而是真的照字面意思:吃不完的話,那就打包帶走。
佛教徒與佛教徒的聚餐,比較好辦。大家聚會吃素,吃不完的菜打包,不會有人覺得尷尬。只是,包好以後,彼此就會開始推了:「你帶回去吧!」「你家人多,給他們吃。」畢竟,剩菜吃起來不可口,要不是惜福,誰也不會太喜歡。
佛教徒與社會人士共餐,就比較麻煩著點了。在高檔餐廳吃飯,吃不完的菜,要打包,就得顧慮到其他人的觀感。他們不知道會不會覺得沒面子?
某次,我在高檔餐廳吃飯。我的菜吃完,別人點的葷食也吃完,只是後面多叫的飯,剩了三碗,完完整整沒人動。我叫服務生:「麻煩你幫我把飯打包起來。」
此時,看到在場賓客們,露出一臉不自在訝異表情。他們大概覺得與我為伍,降低了身分吧!這麼吝嗇,連飯都要包回去。我趕緊解釋說:「包回去給我爸爸餵小鳥的。」
「餵小鳥?」
「是啊!我父親每天早上,都會跑上頂樓餵小鳥。他放一個盤子在頂樓,頭先只是前晚吃不完已經快餿掉的飯,拿去放著。結果兩三天內,陸陸續續被小鳥給吃光了。後來他就乾脆每晚留鍋底餘飯,拿去給小鳥吃,結果竟吃出一群常客。不知打哪兒來的小鳥,每到早晨七、八點鐘,就飛到頂樓等早餐。」
「父親見到這麼多吱吱喳喳的叫聲,覺得很開心。從此,每天都準備一碗飯,這樣子,經過十四五年了!」
朋友聽到我這說明,覺得好新鮮。便問道:「禽流感期間你們不怕嗎?」
我說:「有提醒父親,不要太靠近小鳥。」他都提早把飯放在盤子上,人趕緊離開。
「在那段時候,他為了怕小鳥得禽流感暴斃,也為了怕自己被感染,所以每次放飯時,都幫飯念佛號(觀音聖號、阿彌陀佛佛號)加持」,他說:「這些鳥吃了菩薩的飯,下一生一定會投胎做人,說不定還會去極樂世界。」
十幾年下來,他發現鳥群的世代交替,老了帶新的來吃,死了又換下一代來。
「他說,鳥有大大小小。像鴿子、斑鳩等等,都是搶著先吃,小麻雀不敢爭先,只好在旁邊等待,偶而會出現沒看見過的美麗小鳥。」
朋友們聽我敘述,聽得津津有味,一下子就忘掉陪我在高級餐廳「要飯」的不自在了。從此,我也比較敢在大眾面前,包走沒吃的白飯。甚至,自己剩一半吃不下的飯,我也偶而會自己拿出塑膠袋給包走。
※ ※ ※
富人一頓飯,窮人一月食。台灣人把飯倒掉,非洲饑民卻連殘羹餘食也找不到。想到這裡,面子又何必太在意?省點食物錢,幫助窮苦人,實在值得。
儉是美德,它可以令我們減少福份消耗。可是富有慣了的人,並不認識「擁有」的可貴,所以不知珍惜,隨手耗損,卻不覺得有在浪費。
想「開源」積德,同時也應該要「節流」惜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