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早年,學習佛法都是去寺院講堂聽經,或者自己看佛書。那時代,連錄音機都不太流行,所以沒有錄製流傳的概念。


民國七十六年,我們幾個年輕人住在華藏講堂,每天早上六點半至八點,常師父講授菩提道次第論。他出國時,我們為了不中斷學習,所以先自己閱讀,然後輪流解釋文意。後來,常師父到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授課,我們便拿他講的帶子來學習。拷貝多份,先各自聆聽,然後一起討論,研究文意。——這種學習方式,可以說是佛法學習的一種創新。後來就形成「佛學研討班」的模式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
..
.................
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隨著各地學習者越來越多,於是連結成一個「福智」團體。然而,一套一百六十卷的教材,大概二、三年,就學完了。從開班起,三年後,就出現問題:學完了!再來怎麼辦呢?大家想著,學一次不精熟,應該來第二次吧!於是有了重新學習的「增上」班。


又過了兩三年,最早的一群人又快學完了。「該怎麼辦」的問題再度出現。於是我們開會研究,並且還邀請常師父來指導決定。


會議中,大家提出各種需求,有的人認為要加強「無限人生」概念,有的想學「了凡四訓」等因果書籍,有的人認為要再讀第三遍....。雖然「讀什麼」意見不同,但是共同都表示:「研討班這種形式不能停,一旦停掉,人就會散掉。所以,想出一些主題來讓大家延續下去,是必要的。」這是共同心聲。


常師父在會議中,任憑我們提出各種意見,一直都沒開口。而當大家把主題移到「怎麼樣才不會讓人跑掉」這個主題時,他說話了:「如果我們開辦研討班,只為壯大聲勢,讓人變多;如果我們延長課程,只是怕人跑掉,那就已經偏離正道了!在這種情形下,你們想繼續辦下去,但我卻想把班給關掉,把人解散掉。反之,如果,真心提供正確佛法給人學,縱使大家都不來,連你們也撐不下去了,我也還是要獨自做下去!」


這段話,把大家高亢情緒給澆熄了,也把大家憂慮給去除了。頓時現場鴉雀無聲,沒人再發表意見。


常師父繼續開口説:「不是你們規劃的課程有錯,而是背後想推動的動機有問題。廣論中説:初一若錯,就一路錯到十五(即初一誤以為初二,則一路錯,弄到十五誤為十六)。推動佛法者,不可不慎!」


常師父的整段話,超過我們整個會議的發言重量,深深震撼了大家!大家也無心再研討下去,就停下來與師父討論佛法了。隔了一個月,我們才又重啟「學制」會議。


....................
.
...................
..
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創建宗教團體,能一心秉持宗教良心者,真是不易。初發心必正,但長久走下去,能夠不以「壯大」為目的者,極為不易,推動者一定要修習「出離心」有成,不在乎名聞利養,不在乎人多人少,甚至不顧團體存亡,才能堅持「品質」,守住發心。否則「功成名就」之後,便「得意忘形」矣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寫於常師父圓寂五週年之前——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elee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